基于FPGA短波差分跳频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与实现
时间:2023-09-25 22:56来源: 作者: 点击: 次摘要:差分跳频(DFH)是一种新的短波跳频技术,它主要归结为一种G函数算法,这种G函数集跳频图案、信息调制与解调于一体。它的通信机理与常规跳频完全不同,较好的解决了数据速率和跟踪、干扰等问题,代表了当前短波通信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鉴于此,在研究G函数算法原理的基础之上,重点对的进行基于的整体优化设计,并在软件和硬件环境下进行仿真与实现,从而指导工程实践。
关键词:差分跳频;G函数;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0 引言
短波通信具有通信距离远、机动灵活、成本低廉等优点,而且是一种抗毁性较强的通信方式,因此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跳频和自适应等新技术的发展,短波通信的性能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由于短波信道的特点,一方面,其存在多普勒频移和多径效应,严重影响短波通信的系统性能,特别是对于短波数据传输系统,往往达不到较高传输速率;另一方面,其频率资源有限,易受干扰和窃听,再加上短波通信所使用的媒介,造成短波通信是一个时变、衰落信道,保持良好的通信效果有较高难度。美国Sanders公司推出一种相关跳频电台采用的差分跳频技术在短波信道上实现了跳速为5000hop/s,传输速率最低为2400bps,最高可达19200bps的指标,这在传统的跳频系统中是很难实现的。采用差分跳频技术不仅改变了短波电台由于信道带宽窄、空中信道时变多径特性而导致的低速率数据传输的局面,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抗跟踪干扰的能力,代表了新一代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方向。考虑到使用器件进行数字系统设计,不仅可以简化设计过程,而且可以降低整个系统的体积和成本,增加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对的进行基于的整体设计。
1 G函数算法原理
差分跳频系统的关键技术在于G函数的实现。差分跳频G函数的特点是利用跳频频率的相关性来携带待发送的数据信息,同时所产生的频率序列具有良好的随机性和均匀性。常规的G函数表达式为:
式(1)是利用前后跳频Fn,Fn-1之间的相关性来携带数据信息Dn,如图1所示。另一种G函数算法是由前一跳的频率、m序列和数据信息Dn来决定当前的频率值Fn,如图2所示,其数学表达式为:
G是一个特定的函数,由它决定差分跳频的算法。由此可见,m序列控制的G函数算法在相邻跳变频率之间通过数据序列建立了一定的相关性,亦即相邻频率的相关性携带了待发送的数据信息,Dn可取1~4bits。
例如,当传输的数据信息Dn取2bits时,对Dn编码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