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将中国版智能制造模式复制到全球
时间:2023-08-24 08:52来源: 作者: 点击: 次短短几分钟,用户就可以得到一台专属自己的定制“家电”。
上述颠覆人们传统认知的一幕,出现在近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四部门联合主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上。在成就展现场,搭建了一条互联工厂示范线,用户可以零距离体验家电定制的全流程,从提出需求到原材料上线再到成品出库,获得自己心仪的家电产品只需几分钟。
这条生产线背后所依托的平台就是COSMOPlat,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实现用户参与交互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今年德国汉诺威展官方将其列为德国工业4.0最具威胁的竞争者之一,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辉煌中国》里以它为范本展示了大规模定制的真实场景,人民日报则撰文称其为“中国制造革命性的进步”。如今,已经将基于COSMOPlat的互联工厂样板推广到全球108个工厂,以实现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定制的普及。
瓦解了传统生产模式的COSMOPlat,重新构建了用户需求和生产制造之间的关系。其意义在于,当中国经济转型进入创新升级的下半场,一方面为企业客户复制行业最佳实践减少试错成本,为中国智能制造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经验;另一方面,不断激发中国企业创新活力,加速中国制造迈向全球制造的顶端。
五年砥砺:打造大国利器
不久前,由中宣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纪录片《辉煌中国》在电视台热播。海尔以“中国制造2025”的创新典型案例出现在荧屏上,互联工厂定制冰箱等家电的场景向外界展现了海尔大规模定制的独特性。今年国庆节当天,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这样评价:“海尔COSMOPlat为中国企业转型贡献力量。”
被国家级媒体置于聚光灯下的海尔,正致力于解决全球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如何将用户个性化产品实现流水线大规模制造。海尔提出了以自己的智慧和实践凝结而成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COSMOPlat。
从2012年开始规划建设互联工厂,到海尔在互联工厂基础上软化、云化,推出中国独创、全球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海尔智能制造的探索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这五年也是海尔智能制造模式飞速推进和开花结果的五年。
几年间海尔在家电全产业推进模块化战略,以产品的模块化、制造的模块化、采购的模块化颠覆传统制造模式,推动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型。
自2015年建成首个互联工厂,海尔短短两年内就打造了8个以用户为中心、实现用户全流程参与定制的互联工厂。2015年7月,海尔互联工厂被确定为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试点综合示范项目。同年10月,海尔作为中国唯一的企业参加“IEC全球讨论会”发布互联工厂模式,成为中国唯一被纳入IEC《未来工厂白皮书》的企业。不久前,海尔COSMOPlat与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复兴号动车、“中国天眼”等大国利器,一道亮相于北京举行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成为工业转型展区唯一的家电业代表。10月2日,央视《新闻联播》把近3分钟时间留给海尔COSMOPlat,向观众现场直播一台冰箱的定制全流程。
互联工厂在海尔内部复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海尔又将互联工厂的经验与模式总结、提炼,以更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COSMOPlat作为一个开放与共享的平台,凝聚了海尔过去几十年的生产、营销、物流方面的优势,以标准化、模块化的方式开放出来,不仅满足了全球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也契合了“共享经济”的时代主题。目前,COSMOPlat平台通过连接3亿用户,汇聚超过380万家全球生态资源,编织成一个庞大的价值网络,为更多企业提供不竭的资源和营养。
世界引领:以用户为中心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重要体现。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和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和构建自己的竞争力优势,围绕制造业提出了相应的策略,例如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日本的“工业价值链”。智能制造成为世界主要大国竞争的新战场。
面对全球竞争力格局变化的新挑战,中国制造必须突围,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在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海尔响应国家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号召,成为这场转型之战的先锋。
不同于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是以企业为中心的转型,海尔在自己智能制造经验探索的基础上,推出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业互联网平台COSMOPlat,这在全球的制造模式中不仅是首次也是唯一的。
海尔一直相信,离用户越近,离竞争对手就越远。海尔互联网转型的最终目的就是与用户零距离,因而在对生产制造全流程的变革中,也要让用户成为绝对主角。直接连用户,让用户全流程、全周期地参与到生产制造的全流程中来,成为海尔COSMOPlat与其他智能制造模式最大的差异点,也是最大的优势。
通过规模化生产和高效供应链管理,海尔COSMOPlat实现了海尔由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的转型,这一革命性的转变,让企业由按计划生产变为以用户需求驱动生产,用户也由单纯的消费者变为“产消者”。美国《赫芬顿邮报》称之为一项世界级的创意。显然,海尔COSMOPlat抓住了智能制造的本质,就是互联工厂。在海尔的理解中,是否可以与用户连起来是智能化的前提,是实现产品个性化的关键,否则只是自动化。
在海尔的大规模定制模式里,全生产流程被设置成智能匹配、柔性装配、模块装配、用户定制、智能插单、智能检测、定制交互等7个工作站13个节点在内完整的互联工厂示范线。用户只需登录海尔定制平台提出定制需求,信息就会马上到达工厂,生成订单;工厂的智能制造系统随即自动排产,将信息传递到各条生产线,以最短的时间定制出用户专属的个性化家电产品。像这样的生产线,海尔已经在8大互联工厂进行了普及,生产效率提升了60%,不入库率达到68%。
在今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展上,海尔将生产线搬到现场,轰动了整个工业制造界,在场的专家调侃:“德国工业4.0正在向海尔靠拢。”
全球复制:登顶“第三极”
互联网带来的工业体系转型升级为中国制造换道超车提供了机会,而海尔以用户为中心定义智能制造未来,通过企业与用户、资源互联互通,实现工业体系“社会化”的探索和实践,则使中国制造业水平突破传统工业逻辑赶超德美等国家,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嬗变成为可能。
海尔2015年发布沈阳冰箱互联工厂,在全球引爆用户全流程参与大规模定制模式;此后互联工厂被工信部确定为白电领域唯一智能制造试点综合示范项目;2017年海尔发布全球首个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制造标准,几年来海尔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探索持续推进,不断蜕变。
海尔COSMOPlat这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平台现在又更进一步,通过对全社会开放,以帮助更多的企业跳出自身的技术局限,复制海尔规模化定制经验成果,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智能制造的有效转型。海尔以用户为中心的规模化定制模式已经结出硕果。经过汇聚和整合,海尔COSMOPlat平台上形成了用户与资源、用户与企业、企业与资源的3个“双边市场”,在19个国家的电子、船舶、纺织、装备、建筑、运输、化工等12大行业实现了推广落地,这不仅意味着上述12大领域都形成了新工业体系的“中国标准”,也表明中国版智能制造模式打破行业和地域的边界开始向全球输出。
2017年5月,海尔COSMOPlat荣获美国高德纳2017高科技制造创新者奖,成为全球智能制造领域首个获得该奖的企业。今年德国汉诺威展的官方报道将其列为对德国工业4.0最大的威胁之一。这个聚合了世界一流资源的开放式互联网平台,正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接入全球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和不同规模的传统企业,为它们提供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解决方案。
随着将服务延伸至家电业外的更多行业,以及越来越多大规模定制样板在这些领域出现,以COSMOPlat为核心的智能制造模式体现出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适性和可复制性,得到了全球的广泛认可,初步奠定了其与德美探索相比肩的全球工业互联网“第三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