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客户服务热线:4006-054-001 疑难解答:173-0411-9111(7X24受理投诉、建议、合作、售前咨询),155-4267-2990(售前),传真:0411-83767788,微信:543646
当前位置:主页 > 技术方案 > 工控技术

无人搬运车建立多机协作雏型 输送机械迎接自主

时间:2023-08-24 08:51来源: 作者: 点击:
>无人搬运车建立多机协作雏型 输送机械迎接自主

迎接近年来智能工厂对于弹性变化越来越大,传输机械已无法如过去从新厂规划之初,即完成就定位配置。反观AGV则受惠于机械视觉、光达地图导引等技术不断推陈出新,逐渐将无轨的潮流自物流业引进工厂,组成AMR,甚至还可望打造的「超自动化」雏型,并开发足型机器人跨越最后一哩路。

基于当前全球供应链重组或更破碎化浪潮,导致从世界各地回流的制造业将同时面临缺工、缺地等困境,势将难以复制如过去大规模量产,以降低成本的生产模式。工厂物流除了向来是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新一代智慧工厂的传输机械,也必须更为迎合弹性配置需求。

甚至要求机器人必须与环境同时设计动线,须先透过数字分身技术(Digital twins)模拟运作,从而达到最大效率。具备整合感测与运算等软硬件技术的无人自主导引搬运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则成为制造、物流业者打造智能场域的关键系统。因此让AGV市场快速成长,更可望在未来追求净零碳排的「范畴三」领域扮演重要角色。

结合人工智能 优化仓储管理及供应链
包括如今仓储物流机器人系统,便要求货物流动架构须与机器人行为同时考虑与设计,打破传统输送带流水线模式,过去Amazon的Kiva机器人,便率先采取移动货架,以物找人的概念。汉铼科技近年也推出新款「四向式穿梭车(Shuttle cart)自动仓储」高密度存取系统,为客户量身打造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图1 : 汉铼科技近年推出新款「四向式穿梭车自动仓储」高密度存取系统,为客户量身打造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将整体效率最大化,优化整体供应链。(摄影:陈念舜)

该系统不仅从上一代「梭车型料盒式自动仓储」双向行走的穿梭车升级为四方行走,再搭配升降机构进行垂直搬运,以夹抱方式取出货品。还可依效能需求,由智能调度系统按照当前任务指令和运行状态,自主调度以弹性配置穿梭车数量,进行任务作业的全局优化,将整体效率最大化。

在长期提供堆高机特殊改装设备服务的供货商勤工(AXON),近年来也结合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技,推出「AMR堆高机」,利用SLAM算法一机完成无人化运搬,毋须铺设额外的参考线路,即可达到±1cm的精准率;亦可在无人化搬运的过程中,透过系统串联,串起厂房既有的自动化生产、物料系统、生产系统,协助实现智能化的目标。

AGV结合智能化管控 提高搬运系统弹性与产能
工研院机械所经理韩孟儒指出,现今所有物料搬运货品可概分为:原物料、半成品、成本等,以往须透过人力拣料与配送、搬运及上下料,直到最近3~5年始引进AGV自动化运送系统,相关技术包含:多车物料自动配送、无轨式控制与导引、自动搬运/上下料等技术。

经过工研院有效整合HI的智能化功能,涵括:高弹性智能交管、跨系统整合、客制化接口。透过智能物料搬运系统架构中的MCS,统筹管理MES接单后下达的搬运命令;再交由工研院开发的ACS,选定、管理与控制不同品牌或导引型式的合适AGV/AMR,执行规划路径(route)、多车交通管理等功能;最后AGV/AMR再循此运送、完成上下料作业。

由于AGV或其他装置上的PLC皆搭载ROS 2(Robot Operating System;机器人操作系统)开源平台,随时皆可抽换或增减控制点来扩充也更有弹性;进而统筹规划多车行进路径、速度、停靠时间等不同任务,且不必重新调整,得以避免塞车及碰撞,有效提高搬运产线物料、工件的效率与产能。

目前工研院也将此多机派车、运载系统,导入半导体封测大厂硅品公司24/7精密制造产线,控制10台以上自主移动机器人(AMR),藉此升级智动搬运来服务上百台生产设备提高产能,塑造智造转型生态系统,至今约节省搬运人力15%、AMR妥善率99.9%、超过95%稼动率,效益相当显著。

顺应智慧感测需求 缩短AGV开发时程
此外,有别于早期AGV系透过磁道、色带或是Bar-code定位导引路径模式精准、快速却乏弹性,难以跟上近年来应用场域多变调整。近年来在3D光达(LiDAR)传感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SLAM)等不断推陈出新技术的整合下,促使AGV行进路线变得更为灵活、快速,应用触角随之从电商物流往制造业延伸,若要在成本及效能都达到业者能接受的甜蜜点,传感器将是关键!

因为AGV的智能化将主要来自于软硬件整合,相关设备制造及系统整合厂商在选择传感器时,除了产品规格、价格外,还应重视厂商的整合能力与相关技术服务支持,对于产品的开发时程与可用性将有巨大影响,以符合客户不同场域需求。建议设备与系统业者在投入发展时,必须找到可提供完整技术支持的合作伙伴,以快速完成开发,并确保AGV的实用性。

Hyundai Motor在2022年CES展中,也提出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元宇宙移动概念(Metamobility Concept),结合AMR、延伸人类移动能力的「Expanding Human Reach」愿景,研发AMR驱动轮模块与即插即用的PnD平台(Plug & Drive Module)驱动模块,可藉此整合轮内电力驱动、悬吊、转向、剎车等组件,从PnD平台架构里衍生出多种个人交通、物流、服务型AMR应用。



 
图2 : Hyundai Motor在2022年CES展中,也提出机器人技术为核心的「元宇宙移动概念,结合AMR、延伸人类移动能力的。(source:multivu.com)

产学研协助AGV再进化 促PCB产业数字升级
最近工研院便与PCB软板厂嘉联益、台湾科技大学三方产学研合作,打造微缩化AGV,强调其结合人工智能(AI)辨识技术,协助台湾电路板厂商导入智能制造技术、加速转型为智慧工厂,克服产线人力不足等课题,预期可提升产线效率超过20%、降低工序作业时间50%,进而提升台湾PCB产业进军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图3 : 最近工研院也与PCB软板厂嘉联益、台湾科技大学三方产学研合作,打造微缩化AGV,结合AI辨识技术,协助台湾电路板厂商克服产线人力不足等课题(source:工研院)

工研院不仅藉此将现今AGV设备微缩化,并加入多自由度的上下料机构、AI视觉技术等,实现人机共工运载物料、提升产线效率;还可透过机器人内建的人员姿态辨识系统,确保人员作业正确,降低操作失误可能造成产线停摆的损失,提供场域更加安全、可靠及完整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预计2023年底完成研发及场域验证,将力助PCB及半导体业者加速转型为智慧工厂,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嘉联益树林总部特助暨该计划主持人梁隆祯指出,为持续优化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智能制造,着眼于PCB智能工厂发展趋势,嘉联益延续多年来成功开发卷轴式材料的各项经验,期望透过跨业链结产学研三方的实务人才与研发能量,发展人机协作自主移动机器人。

从而协助人员搬运各种卷轴式半成品物料的上下料机构,并增加制程站之间的自动识别功能,以智动化技术减轻生产线的压力、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从新一代卷轴式软板材料技术升级为切入点,开创更精密加工技术,让台湾软板业者可拉大与国际竞争者的差距,迎接不断加剧的市场挑战。

台湾科技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林柏廷进一步表示,自主移动机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AMR)与人员的协作共工是一项具挑战性且高度发展潜力的关键技术,目前学术界及产业界较少具有10kg以上负载能力的AMR,重力平衡设计是提升AMR上机器人或搬运机构负载能力的可行方法之一。

此外,为达到安全且高效的人机协作,智能感测、视觉辨识、AI人工智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AMR要进行大量计算机计算,必须将大量影像及数据传输至远程高效能计算机运算后,再将控制信息传回机器人的控制系统,最后利用变动密钥提升信息安全性。上述各环节中的重要技术都是台湾智能制造领域亟需发展的方向,期许此次产学研共同努力跨域合作,增加朝向国际发展的竞争力。

工研院突破多机控制瓶颈 建立群机协作雏型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Gartner最早于2020年发布的十大战略技术趋势报告中提出的「超自动化」(Hyper-automation)定义,原来是指能快速识别、审查和自动化业务与IT流程,整合包括AI、机器学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低/无程序代码平台和流程管理等多种技术和平台,并以业务驱动企业实现各类营运场景。

当产业组织在生产、作业的流程都达成自动化时,协作式生产的范畴将不再只有「人机协作」,而是进一步达到「」。台湾的智慧工厂因应愈趋复杂的加工制造流程,也已从单机迈向多机自动化发展,惟若要整合不同品牌的设备,进行,产业仍然面临人员维护、成本增加、人员安全等多重挑战。

工研院机械与机电系统研究所所长饶达仁认为:「虽然单机是全球指标大厂的强项,但台湾的优势是具备先进ICT技术、完整的机械、电机产业供应链以及高阶科技人才,能整合多元感测、视觉辨识及高精度的多机协同控制等技术,赋予机器人更丰富的工艺技能,未来朝向智能机器人系统整合服务,可望成为台厂创新产业的着力点,创造台湾下一波经济成长动能。」

目前经济部技术处针对台湾机器人产业的布局策略,也逐渐朝向朝向多机化、智慧化与系统化发展,以因应更为复杂的加工生产流程。工研院近年来也积极投入多机器人协同控制技术,协助制造业者突破厂牌限制,让机器人之间可互相沟通,可同步控制多达14轴以上的工业机器人完成复杂生产任务,目前已实际导入造船与医材产业,并逐步导入到车用、航天与橡塑料等不同产业。

为了达成搬运过程中的产能优化,工研院着重于最复杂的派车算法,开发多车派遣系统除了可提供跨品牌导引方式外,还能兼顾弹性与安全的进行插断(Preempt/Insert/Combine)作业;并考虑无线网络的通讯延迟问题,选择最适合指定任务的机器人,以确保机器人彼此,或与动、静态障碍物之间无碰撞风险,达到搬运效率优化。

广运导入Robot Smith 应用领域扩及物流
在今年「台湾机器人与智慧自动化展」(TAIROS)期间,工研院也发表号称是全球最多轴的机器人高阶智慧控制器(Robot Smith),即强调可跨平台同时控制3具国内外不同品牌机器人,进行多机化协同作业,降低人员维护、营运成本;且让机器人之间互相沟通协调,提升绝对精度到±0.25mm以内;整合AI视觉辨识周围人员的行为意图,实时避障防护、兼顾人员安全,将机器人次系统控制器提升产能逾50%以上。

依广运机械工程经理黄嘉辉同时发表与工研院合作范例,认为双方可将在2021年结合RobotSmith完成金属加工的成功经验,与该公司KRS系统整合延伸到的物流中心使用,打造自动仓储、拣货系统DPS等,藉以弥补在电商物流繁琐拣货阶段,所产生的人力缺口;解决以往因物流中心业者因为考虑内部技术人才不足,对于导入机器人意愿不高的问题。

如今智能拣货系统已是智能工厂的缩影,将可利用Robot Smith解决相关难题,从而具备高度扩充性,可提供一站式整合服务,包括支持多种传感器,提高弹性生产的质量和精度;通过物联网搜集数据,和成立战情中心;客制化和图形化制程管理接口,一键简化复杂程序。KRS亦可整合设备及系统,进而生成自动路径、虚实整合、藉AI数据提供不同场景应用,可以让人人都能当上工程师。

自主移动搬运设备升级 放眼足型机器人商机


 
图4 : 结合自驾车核心元素的Tesla Optimus,加速双足机器人产品开发与应用。(source:teslarati.com)

最后,因应当今AGV/AMR配合应用场景的多元性、人机协作的适应程度,已是机器人发展的趋势,放眼下一步将是双/四足运动的「足形机器人」(legged robot),虽然具备传统轮式机器人无法达到的优点,可翻滚、跳跃的灵活性佳,克服崎岖、颠簸地形;但在荷重与效率上仍有改善空间,行进速度缓慢又造价高。根据Frost & Sullivan调查,当机器人逐渐普及、造价成本下降将带动双足机器人市场成长,预估2022~2026年市场累积总规模将上看15.77亿美元,约509亿新台币。

举例来说,Agility Robotics的Digit机器人,即曾尝试利用双足移动平台及双臂来进行搬运工作,于2019年与福特汽车合作,结合自驾车执行最后一哩路的送货服务。目前最知名的双足机器人,则属结合自驾车核心元素的Tesla Optimus,结合了步态轨迹、手臂运动规划和机器人平衡控制方法于一身,加速双足机器人产品开发与应用。

但未来足型机器人发展仍充满挑战,包括投入厂商不断增加,必须更专注于产品成本与价格控制、产品定位与利基应用等,藉此突破关键技术,克服室外环境变因;多方链结,找寻合作伙伴;扩大产品销售,尝试多种应用场景。



>无人搬运车建立多机协作雏型 输送机械迎接自主
热门服务和内容